首页 > 热度 > 正文

常州新北:“双突破”迈入“千亿园区”,争当沿江高质量发展先锋 环球播报

2023-02-18 10:43:32来源:常州日报  

时节如流、前行不止。刚刚过去的2022年,注定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里程碑上镌刻下光辉印记:202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收入实现双破千亿,成功迈入“千亿园区”。


(资料图片)

江涛拍岸,滨江潮涌。已经到来的2023年,是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258”特色沿江党建示范圈,紧扣“改革创新引领区、统筹发展示范区、争先进位先行区”总目标,以“三大工程”为抓手,以奋进之姿当好沿江高质量发展先锋。

滨江企业港

项目为王 绘就产业勃兴宏图画卷

过去一年,常州滨开区全力推进落实市“532”发展战略,聚焦常州高新区“三大工程”,持续扮靓“六张高新名片”。常州滨开区全体上下以“敢为”的勇气、“敢闯”的精神、“敢创”的劲头、“敢干”的作风,创造出一个个沉甸甸的“第一”——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6亿元,增速全区第一;工业总产值1055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部工业销售收入1053亿元,增幅18%;外资到账3.12亿美元,全区第一;税收超亿元工业企业(集团)8家,数量全区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数(4家)创历史之最。

新年伊始,实干当先。1月28日,常州“新春第一会”召开,聚焦建设新能源之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常州滨开区也迎来“新年第一签”——总投资60亿元睿恩高倍率锂离子电芯研发制造项目在大会上签约,重大项目招引迎来“开门红”。

阿朗新科

滨开区各重大项目现场也热火朝天,开足马力抓生产:金康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一期厂房已建设完成,正等待竣工验收;中简科技三期项目300多名工人留常过节,紧锣密鼓进行设备安装……

产业勃兴的宏图画卷中,闪烁着新时代、新征程上这座园区历经淬炼的宝贵精神——

在抓项目增动能中破题而为,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全年成功签约落地高质量项目22个,总投资超400亿元。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8个:百亿项目招引上演“帽子戏法”,占全区百亿项目总数的3/4;成功招引常州首个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总部项目——总投资2亿欧元的法国圣戈班中国区总部项目。

莱尼

在优服务提效能中破题而为,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中简科技三期、贺尔碧格压缩机、碎得机械等22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其中6个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合全三期、法兰泰克一期、莱尼电气线缆等12个重大项目全面竣工;全年重大项目投资完成92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在育企业添后劲中破题而为,产业质效攀向“新高峰”。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迈上百亿元、30亿、10亿元新台阶;产值超亿元企业累计达140家,同比新增5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成功跻身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滨开区成功入选江苏省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和江苏省一体化示范园区。

产业领跑 实现绿色园区稳中有进

工业总产值从“百亿”到“千亿”,计数单位记录着一个园区在疫情下加速向好的进程,彰显着一座省级开发区打好“稳经济”主动仗的决心。

隆冬时节,沿江堤而行,岸边芦苇摇曳、野趣盎然,沿江湿地绿意成片。三年前,目光所及之处还是林立的化工企业、扎堆的捕鱼船,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滨开区近3年签约关停了45家化工企业,沿江一公里低质低效化工生产企业“全面清零”,其中不乏多家年销售超15亿元企业。

天马集团

然而,园区税收总收入不降反增。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973.4亿元,同比增长18.6%,比2019年增长43.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46亿元,同比增长25.05%,比2019年增长43.03%。数据背后,是滨开区近年来聚焦新材料、新医药两条产业主线,在项目招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综合发力的成果。2022年,滨开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73.3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医药产业产值达175.2亿元,同比增长152.1%。

合全药业

其中,合全药业销售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65亿元,并成为常州高新区首家年纳税额破10亿元企业。药明康德高级副总裁、合全药业API生产业务部负责人张峰说,合全药业扎根常州高新区十年,从一块空地到如今的15个车间、2座研发大楼,员工规模达到5500多人,通过埋头苦干,从小分子新药逐步拓展,抓住市场机遇,取得了现在的成绩。“我们会继续在常州做大做强,在下一个十年发展得更好。”

产业转型和高新技术,已成为承载这座“千亿园区”的发展之“重”。“全面放大省级开发区优势,在中轴枢纽建设中勇挑大梁、多做贡献,在千亿园区之上我们要再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北区委常委、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姜浩表示,2023年,常州滨开区将建设万亩产业园,加强要素保障,不断引领转型发展。

机制改革 “1+2”融合发展激发活力

过去一年,常州滨江区在优机制、补短板中奋进有为,开发区、春江街道、魏村街道统筹联动、同向发力、“1+2”体制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产城融合,高品质建设秀美宜居新城。滨江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开门迎客,新(改)建人才公寓1450余套;全面提优城市配套,倾力办好民生实事,百馨西苑五期安置房全面建成,六期项目开工建设;魏村社区成为全市首个天然气成片接管通气的自然村。新港幼儿园建成投用;圩塘小学、安家幼儿园、魏村小学、魏村中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春江医院发热门诊和魏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大楼开工建设;全域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现疫苗接种全覆盖;基本建成区域“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和“15分钟医保服务圈”。

新的一年,常州滨开区将把握常泰大桥建设、龙江路高架北延、德胜河六改三等重大基础建设契机,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进一步找准滨江新城定位。把握比亚迪等大项目落地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紧扣功能、服务两大要素,加快推进核心区功能完善,尽快启动和完善商业配套,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长江常州段

勇担使命 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3 年,围绕常州市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迈入 GDP 万亿之城的目标,滨开区将继续深耕产业、聚焦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不断刷新产业高度,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抓项目、兴产业,加快打造“现代滨江”的硬核支撑。在项目招引上,聚焦“产业链招商”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两条主线,围绕新材料、新医药两大特色产业,围绕比亚迪二期项目落地,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组建专班队伍,系统谋划 2023 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摸排重点项目73个,总投资756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重大项目建设“再提速”。在项目服务上,聚焦“机制提效”,强化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套班子”服务推进机制,创新采用“双专员”模式助力省、市重大项目推进;聚焦“服务提质”,做到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聚焦“项目提速”,利用“用地清单制”“要素配图制”,助力土地“征供一体化”“拿地即开工”等常态化。

增殖放流

谋创新、促转型,全面激发“创新滨江”的强劲动力。推动产业升级蝶变,加强企业引导,加快企业培育,通过加大投入、科技赋能、股改上市等转型举措,提升全域经济质效。围绕“NEXT”产业格局,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培优做强“东方碳谷”“创新药谷”特色产业;坚持科创载体与产业载体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碳纤维产业与新能源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挖掘培育竞争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形成高质量的上市后备梯队。

优规划、提能级,不断拓展“活力滨江”的空间格局。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做好土地和载体资源的增量、存量、变量工作,加快完善滨开区城市功能配套,全域一体化地打造交通便利、功能完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滨江新城。在空间规划上,逐步构建“一带两片三廊五点”总体格局;在城市建设上,实现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抓好核心片区提升,坚持立足比亚迪、安米等重大项目,提前规划布局交通、医疗、教育、商业配套、人才公寓等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公寓品牌,提升人才的居住体验。紧密围绕滨开区打造一万亩产业园区的目标,形成连片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力争全年增效用地 1200 亩以上,重点增效地块超 350 亩。全面盘整现有村级“小、散、乱”工业园,形成整治工作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力争到 2023 年末园区整体亩均税收较 2021 年提升 30%以上。

潮起滨江天地阔,奋进有为正当时。当新能源之都建设号角吹响,站在新的起点,滨开区将勇挑大梁、勇立潮头,勇当沿江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拓路先锋”。

(吴燕翎 杨波 施俭娣/文 朱臻/摄)

标签: 同比增长 人才公寓 工业总产值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