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度 > 正文

一条“彩带”串起“三兴”——记者蹲点大运河天津段看杨柳青青 环球滚动

2023-05-01 21:47:01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4月30日电(记者毛振华宋瑞)“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一首悠扬的民谣,道出古时天津漕运的兴盛,也道出穿越历史的大运河繁华。


(资料图)

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条流动的“彩带”,使沿岸物资和文化充分交流。得益于大运河的穿针引线,近年来,大运河天津段两岸呈现出文旅兴、生态兴、商贸兴的新貌。

文旅兴:千年古镇传出新时代回响

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千年古镇杨柳青,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步入古镇,民俗文化馆内琳琅满目的年画、剪纸等非遗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杨柳青年画DIY体验区,最是热闹。只见游客拿刷子蘸上些许墨汁,粉刷在木版上,红纸拓印,反复抹匀,年画轮廓跃然纸上。

“年画制作体验吸引了不少亲子团、学研团,预约排到了5月底。”杨柳青民俗文化馆负责人夏婷说。

杨柳青古镇因杨柳青年画闻名,曾经的漕运兴旺带来了丰富的年画题材。时至今日,“年画+旅游”的红利依旧释放。截至2022年底,全镇设有近80家年画作坊、60多家年画店铺。

这其中,“玉成号”年画坊今年以来游客不断,店主张宏忙得不亦乐乎。“年画反映了时代变迁,比如今年最新设计的‘吉兔启祥瑞’等年画受到游客欢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夏婷感触颇深。“不少外地游客寻着年画来,带动了古镇旅游复苏。”

如今,杨柳青古镇景区内近200家商铺正在营业,签新租、续旧租的小店店主越来越多。杨柳青镇镇长高庆锡说,通过盘活运河、年画文化资源,古镇正积极打造“年画之乡·运河明珠”文旅新品牌,让古镇的核心文旅产业更加“精致”。

生态兴:保水护绿助力乡村振兴

将一艘长约1米的无人小船放入大运河,待小船推开波浪驶向河道中央,蹲守在岸边的梅鹏蔚打开电脑,仔细查看无人船传送回来的声呐图像。

梅鹏蔚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研究室主任,他时常沿大运河及其支流开展河道巡查。“借助声呐无人船、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能清晰看到大运河水质明显提升。”

京杭大运河在天津境内分为南运河、北运河两段,总长170多公里。得益于这些年下力气开展生态保护,运河两岸生机勃勃、一步一景。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三河汇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随着天气转暖,前不久,位于红桥区北运河畔的桃花堤迎来桃花盛放期,第32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拉开帷幕。在一片花海中,书画体验、美食市集等活动精彩不断,吸引大批游客踏青赏花。

“我们的桃花堤,是久负盛名的津门胜景,是北运河上的一颗明珠。”红桥区文旅局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曹可润手持话筒,将桃花堤的过往娓娓道来。曹可润小学就在桃花堤旁的桃花园小学就读,桃花堤四溢的花香充满了童年的回忆。

运河水滋养了两岸。如今,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已成为天津春季大型旅游文化综合活动之一。

不只是桃花堤,武清区的北运河郊野公园、红桥区的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西青区的御河景观……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在天津建成,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运河周边生态改善,还撑起了乡村振兴。辛口镇党委书记马静说,当地远近闻名的特产沙窝萝卜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商贸兴:运河经济激发城市新活力

“千家市远晨分集,两岸沙平夜退潮”。明清时期,天津运河是漕粮抵达京师的要道,在京杭大运河中处于枢纽地位。沿着水路通达四方的商贸繁华绵延至今,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辰区双街村沿大运河而建。穿过村中古色古香的牌坊,便是双街古街的各式商铺。两侧墙壁上生动刻画的壁画,讲述着明清时期双街人的临河生活。

“运河哺育了双街村的祖祖辈辈。”双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东说,2010年,双街村沿北运河,先后建成双街古街和紫御园,每到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来此“打卡”。以古街为中心发散开,双街村街道上人流不息,大型商超消费旺盛,一片现代化城镇的景象。

大运河天津段下游的中北镇,一座座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落地。作为其中最早的一批,经营了11年、汇聚近2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永旺梦乐城天津中北店,最近人流如织。  

三岔河口周边的店铺云集,曹庄花市人群的熙熙攘攘,独流镇飘出的老醋香……一个又一个商贸点位勾勒出运河沿线商业带,进一步提升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感。

“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西青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万松认为,随着时代发展,更要深入了解运河承载的文化内涵,将其传承好,从而繁荣运河周边文旅、商贸、艺术,赋能群众高品质生活,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