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度 > 正文

江苏泰州:守护一江碧水,长江岸线迎蝶变 世界快资讯

2023-06-01 09:41:42来源:泰州新闻网  

近日,江苏省首个规范性沿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春江湿地-凤栖湖观测站在泰州市正式启用。近年来,泰州市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大力实施长江大保护,有效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还一江清水两岸葱茏,长江岸线正变得越来越美。


(资料图片)

沿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落户泰州

记者了解到,泰州全市拥有97.8公里长江岸线,春江湿地公园就位于长江边,这里分布着各类生物452种,包括维管植物261种、陆生脊椎动物71种、陆生昆虫102种、淡水水生生物18种。在这之中,不仅有湿地留鸟、迁徙水鸟,还有长江刀鲚、中华绒螯蟹等长距离洄游性经济物种,是泰州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据悉,新建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生物AI识别观测点6个,设置固定调查样线29条、样方40个、采集点8个、声呐观测区1个,通过生物AI识别观测、环境DNA、水声学、人工调查等多种观测方法,跟踪监测样地内生物类群和珍稀濒危、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群动态及变化特征,为全面掌握泰州沿江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分布、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记者了解到,该观测站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观测实际需求,采取的多种观测方法将“各显神通”,开展连续性的生物多样性观测。

据介绍,生物AI识别观测将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和云计算服务,通过高清摄像机对鸟类分布热点区域进行自动巡航抓拍,提取鸟类图像体貌特征,训练AI算法模型,实现对画面中的鸟类进行多目标实时捕捉和AI识别统计。环境DNA观测则是借助环境中的痕量DNA序列,来确定水环境、土壤环境乃至大气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而水声学方法不仅能探测水下鱼类(群)、豚类、鲸类等大中型动物,还能探测沉水植被等生物类群。

保护母亲河,泰州一直在行动

“1、2、3!放!”随着众人齐声数数,一尾尾河豚鱼苗欢快地游向长江。5月20日,泰州市近百名爱心人士登上泰州大桥海事执法码头,开展“增殖放流助力生态修复,全民参与再现诗意长江”保护母亲河志愿放流活动。

据悉,为了参加活动,不少人是利用双休日,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不仅如此,今年更是进行了鱼苗认购,为了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很多爱心人士现场认购河豚鱼苗进行放流,一同为保护母亲河出一份力。

“我和妻子、儿子一共认购了8桶。”江苏建达全过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泰州地区负责人窦克祥说,这是一家人第一次参加放流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对下一代而言,能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长江母亲河、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据了解,这样的爱心放流活动已连续进行了多年,从2013年起放流四大家鱼鱼苗到2018年开始放流河豚鱼苗,至今共计放流70万尾鱼苗。

望闻问切,追病源、诊病因、找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指引下,泰州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场以“健康长江”为主题的创新行动在泰州全面展开。

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白头鹤……随着长江泰州段水质提升,不少珍稀生物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这也间接表明泰州市长江自然生态保护成效初步显现。

科学处置,长江岸线成网红打卡点

污染排放、违规捕鱼、非法建造码头,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系列破坏环境的行为曾让长江生态受到严峻挑战。

为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泰州市连续多年实施保护长江专项行动,包括污水治理、港口船舶污染治理、沿江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长江禁渔、沿江船舶污染治理等。

为了建立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泰州市出台沿江“一张图”规划,按照生态优先、集约利用、弹性协调、留有余地的原则,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对生态、生活、生产、预留岸线进行严格管控。

在整治的同时,泰州市加快长江岸线生态修复,通过建设沿江生态廊道,确保“一江清水、两岸葱茏”。

近年来,泰州市实施岸线“增绿”,推进长江岸线整治修复、生态绿化、沿线环保设施建设等2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数十亿元,建成16.4公里江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18公里沿江生态绿化工程,长江岸线绿化面积累计超过240万平方米。

江风徐徐,绿荫环抱,花香芬芳。江面上波光粼粼,飞鸟盘旋。江岸边,大人带着孩子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捕捉“微笑天使”江豚的身影……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如今经常出现在长江岸边湿地公园内。长江两岸风景宜人,各美其美,已成为泰州市民游客休闲娱乐、赏景锻炼的网红打卡点。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