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度 > 正文

江苏扬州:独领风骚30年“扬稻6号家族”让“饭碗”端得更稳

2023-09-12 10:47:12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作为我国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稻最好的“父本”,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培育的“扬稻6号”已推广种植30周年。9月8日至10日,“扬稻6号”30周年暨长江中下游杂交籼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扬举办,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4位院士在内的全国农业专家学者齐聚扬州研讨,一致认为这一优质稻种为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贡献了“扬州力量”。

最好的“父本”

“扬稻6号”衍生这些成员


【资料图】

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养育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被誉为“世界稻作之源”。“种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里下河农科所所长李爱宏介绍,该所长期以来一直根据长江流域的地形、降水、光热等自然环境以及作物生长特性,精心培育优良水稻稻种。“扬稻6号”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在时任里下河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张洪熙教授主持下,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被攻关并迅速推广种植。

与以往稻种相比,“扬稻6号”解决当时大面积生产主栽品种无法兼顾丰产、优质、多抗的难题。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力荐,“扬稻6号”成为我国第一个籼稻基因测序材料,也是我国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稻最好的“父本”,并且也是我国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水稻推广面积最大的恢复系之一。1997-2008年,在苏、皖、鄂、豫、浙等省作为常规中籼稻累计推广种植60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55亿多元,并作为全球首个完成全基因组框架测序的籼稻品种,200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扬稻6号’的育成和应用,推动了水稻种业创新,引领了科技进步,对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在研讨会上说。

“扬稻6号”从诞生起不仅是顶尖的常规稻品种,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超级父辈”,此后里下河农科所及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在“扬稻6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相继衍生出“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Y两优1号”、“粤优938”、“新两优6号”、“红莲优6号”等优秀品种。其中,“扬两优6号”实现丰产、优质、多抗的融合,被业界誉为“革命性”的超级稻,2006-2011年,在苏、皖、鄂、豫、赣、湘、浙、黔、闽、桂、陕等11个省(区)累计应用面积5443.89万亩,增产稻谷21.12亿公斤,2021年被评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品种之一,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不仅如此,2009年10月,“扬稻6号”还首次被非洲国家莱索托引种,单产达343公斤,结束了该国无水稻的历史。

独领风骚30年

已累计推广达7亿亩以上

金秋时节,里下河农科所万福基地,金灿灿的稻田如一幅迷人的“格子画”,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我们这里种植了‘扬稻6号’及其子代新品种,将来就从‘实验室’走向广袤的乡村田野……”农科所水稻研究室主任肖宁介绍。

“江苏水稻的单产一直在全国排名第一,这其中离不开‘扬稻6号’优良品种所作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扬稻6号”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的重要“芯片”之一。

截至目前,“扬稻6号”及其子代品种累计推广达7亿亩以上,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1150亿元。近期,针对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耐高温差、稻瘟病抗性弱等卡脖子问题,李爱宏团队通过分子育种手段以“扬稻6号”为核心亲本,新培育出了13个“扬籼9A”和16个“缘88S”配制的杂交稻品种,开创了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稻品种配组的新模式,目前部分国家、省级审定品种已与隆平高科、大北农集团等国内种业巨头开展战略性合作。其中,高产抗病广适杂交稻“扬籼优919”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部十大新产品。

中科院院士钱前表示,“扬稻6号”已经独领风骚30年,在今后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记者 吴生锋 丁佐春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